目前分類:氣功相關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佛家講的正念:《清淨道論》:念是一種心理過程,通過不忘失的憶念,以保持思慮的穩定、不飄蕩。因為念的穩定,使得修行者可以執持善的念頭與行為,放棄惡的行為。形成一種精進、不放逸的力量

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專注的觀察它,就稱為念。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

光點和亮度增加,大德應該是閉目把氣意集中觀注在眉心,這是身體自然現象
(丹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ㄧ直處於氣功態,不會累積太多能量,在生長期(青春期)加上長時間保持氣意聚氣狀態,眉心會很微小凸出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的著力點在哪個方向或進行哪幾個階段,???

修行的著力點,要依循佛陀的教理作意。
佛陀的正覺,是如實觀察生死輪迴如何的集起與滅盡而正覺
佛陀觀十二因緣而正覺
觀十二因緣,即是佛陀正覺之道。
佛陀走過的路,也教導弟子走同樣的路。
觀十二因緣,是正覺、息苦、解脫、證菩提唯一一條的道路。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理是哲學名詞,
代表的是永恆不變放諸四海皆準的法理,

而實相是佛教般若思想系統的名詞,
它描繪的是一種禪修者不執著於世間萬法的解脫狀態,

實相和真理是風馬牛不相關的兩件事。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步:以人類時間的每一天,在你自己時區的正午時—在午時以整整一分鐘的時間—按照任何你感覺舒服的方法去冥想世界和平一分鐘。觀想地球世界在享受著和平及和諧,用任何你所喜歡的想像,或予以可視化。那麼你們就可以創造一種行動、一種動力,在全球創造一份電磁衝擊。
 

因為我們知道你們地球有很多時區,如果在午時,地球的二十四分之一的時區內,都以一分鐘專注在世界和平的冥想上—然後再下一個時區,再下一個時區;一路繞地球一圈,繞下去,繞下去,繞下去,一天又一天!人們會真正地創造電磁動力,那真的可以旋轉你們,在你知道以前,就轉入了第四密度,進入周圍完全的同步裡。



文章來自: http://sakura20150101.pixnet.net/blog/post/121211393-%E3%80%90%E5%B7%B4%E5%A4%8F%E3%80%91%E5%92%8C%E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三點一線的生活,高壓的都市節奏讓你喘不過氣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拋開一切放鬆身心,逃離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找個地方靜觀禪修,過著暮鼓晨鐘、清凈悠然的生活?

當你看到這段話得時候,眼前是否浮現一副青山綠水的景色當中,你可以聽禪院鐘聲,品清風朗月,拋卻寵辱、名利和慾望,可以享受那份愜意與自在的畫面。

這就是近兩年都市白領為了逃離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更好的達到放鬆身心,減輕壓力的目的,而推崇流行起來的」禪修」。於是禪修逐漸變得熱門,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短期禪修班的興起,即一些都市人為了釋放壓力,去寺廟中進行短期學習。希冀暫時逃離城市快節奏,在青山綠水中品茶、養心,從而獲得片刻的寧靜禪修。

ADVERTISEMENT

那為什麼現在有那麼的人喜歡禪修,甚至可以說是趨之若鶩?禪是什麼?簡單答之。...

「禪」是印度梵文,意思是心平靜下來的狀態。有廣義和狹義。禪分三種,第一個是有思維的禪。就像修菩提心,修人生難得等外前行,或者修金剛薩埵的修法等等都是禪。這個時候只有一個思維,是很平靜的,沒有任何其他的雜念。這也是一種禪。

第二種是無念的禪,它分兩種:第一種沒有證悟空性,就是平時說的寂止的修法,什麼也不想,就是靜下來。有精神疾病的人每天晚上臨睡前坐個十分鐘,可以內心減壓。

第三種是證悟空性的,安住於空性的境界當中,沒有任何雜念,可以保持很久。修三種禪定都要經過第一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和睦的階段,禪定的力量達到了比較高的階段,這時候雖然還有念頭,但是這個時候的雜念不會破壞禪定的狀態,雜念跟禪定是沒有衝突的。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恩Sage Mao大德慈悲開題,末學隨喜敬答。 打坐有沒有可能坐到腰酸背痛?答案是有可能的。當我們打坐的姿勢不正確,或是太過強硬的去控制呼吸,就會造成身體無法完全的放鬆,此時,不用坐太久,就會腰酸背痛,全身不對勁,好像一秒鐘也坐不住。 就姿勢而言,背脊要挺直,身體不可往前後左右傾。身體若往前傾,那怕只是傾一點點,後腰部自然會用力,以維持身體的平衡,此時就無法放鬆了;若是傾其他方向,則是同理可證。當身體沒有傾向任何一個方向時,就會感受到全身的重量都落在臀部上,就好像一根釘子釘在地上一樣,此時,不僅坐得穩,也能夠全身放鬆。 就呼吸而言,則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要微收下顎,有助於呼吸順暢。微收下顎並不是低頭或點頭,而是維持頸部向上挺直。第二,不要去控制呼吸,只要專注數息及覺察氣息隨著呼吸的進與出。刻意的拉長呼吸,會造成胸腔的壓力,而有胸悶或背痛的感覺。 當我們在打坐中能注意姿勢及呼吸,自然能坐得穩又能全然的放鬆。專注於數息,就能漸漸地收攝自己散亂的心念,而達到「一心」的境界。雖說打坐最終應當「無心」,但這「無心」,還是要有「一心」作為基礎。而這「一心」就已經能大大提昇我們的定力,進而幫助我們修觀慧,末學以為,這就是打坐可以帶給我們的極大利益。 以上是末學關於打坐的一點粗淺心得,供您參考。觀心 合十

本文出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730000016KK04976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文章來自: http://minerva8048.pixnet.net/blog/post/276193435-%E5%85%AB%E5%8D%81%E4%B8%80%E9%9D%88%E5%8B%95%E6%9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

在修學聖教之前,

不是自己鑽研教理、也不是自己去禪修、更不是去參禪悟道。

而是......尋找善知識,並且,向他(們)學習,直到煩惱永熄。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祭改不需要每個月都去,版大要靜坐在下建議您,有空舌輕頂上顎靜靜地坐著。試試......
靜坐是讓身心靈休息、讓身心靈自我調整狀態的方式之一,靜為尊動為卑的不變原則之下才是真的靜定的功夫。看樣子您應該是走宮廟的吧!要不要改成去大廟呢?人為因素少很多也比較清靜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29205839AAUJ1O9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先生、50歲,自述多年修練氣功,練習是依老師教授的印度脈輪練氣法,大致是:用腹式呼吸,由下往上沿脈輪鼓蕩氣息。每次練習時,都能明顯覺察身體內有種種氣光輻射流動,而且,「自覺」盤坐時,周圍會有一圈護身磁場……。

我心想:「你那麼厲害,還來看啥病?」

沒想到,他立刻呈現病徵:陣發性連續打嗝,嗝聲大如牛蛙,平時不嗝則已,一嗝則數小時不止,隨之而來的便是胃酸上逆、胃嘈雜、咽中如哽、胸悶心煩、心悸、不易入睡,日子久了開始有躁鬱傾向,情緒喜怒不定……他自己和家人都警覺到不對勁,才經友人介紹來診。

四診合參後,我嘆了一口氣,他急著問:「病情嚴重嗎?是不是很棘手?」我回答:「我之所以嘆氣,是因為又看到一個努力養生卻因不了解個人體質、生理狀況,反而傷害自己的病例。你的病情理論上不嚴重,但在調治上的確有點棘手。」

真正的氣感來自「放鬆」,絕非意念引導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心,妳好!

我曾跟妳說過,白居易有很深的佛學體驗。近日以來,看到妳不斷的提及他的詩作,不知何故,願聞其詳。

不過,也感謝妳此題讓我想起,在禪修課裡,我聽到的一句:一心清後一心靜,萬法空時萬法通。

我翻查了一下,白居易的〈酒功讚〉裡,也提過「萬緣」:....,時乃之德,萬緣皆空。

所以,我想試著「以懺悔心學佛,以恭敬心求法」的態度,來回應妳的求對: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示樓主您:地心引力。

/*
*/


太極唯臆想,根本實真識;

無明生兩儀,萬法由茲生。
文章標籤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