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先生、50歲,自述多年修練氣功,練習是依老師教授的印度脈輪練氣法,大致是:用腹式呼吸,由下往上沿脈輪鼓蕩氣息。每次練習時,都能明顯覺察身體內有種種氣光輻射流動,而且,「自覺」盤坐時,周圍會有一圈護身磁場……。

我心想:「你那麼厲害,還來看啥病?」

沒想到,他立刻呈現病徵:陣發性連續打嗝,嗝聲大如牛蛙,平時不嗝則已,一嗝則數小時不止,隨之而來的便是胃酸上逆、胃嘈雜、咽中如哽、胸悶心煩、心悸、不易入睡,日子久了開始有躁鬱傾向,情緒喜怒不定……他自己和家人都警覺到不對勁,才經友人介紹來診。

四診合參後,我嘆了一口氣,他急著問:「病情嚴重嗎?是不是很棘手?」我回答:「我之所以嘆氣,是因為又看到一個努力養生卻因不了解個人體質、生理狀況,反而傷害自己的病例。你的病情理論上不嚴重,但在調治上的確有點棘手。」

真正的氣感來自「放鬆」,絕非意念引導

從四診與脈證看來,A先生平時的個性本來就急,說好聽叫「求好心切」,其實就是「龜毛」加「不耐等」,這種心理狀態大多意味生理有「肝血不足」與「心血不足」的氣血偏差狀態,偏偏有這種體質狀態的人又會強提心力,使原本厥陰體系(含肝與心包)「陰血虛而陽氣亢」的偏差更加嚴重,在外顯行為與身心上,就會逐漸具足「自律神經失調」的大部分症狀。

A先生平日便性急,做事容易抓狂,在職場卻必須有所隱忍。強忍情緒導致「肝氣鬱結」,使散熱功能差,氣鬱時間一久,就造成肝經熱勢過高,進而循經絡上干於腦,情緒就愈來愈不穩定。

其次,A先生的脈象中,從太陽經到陽明經乃至少陽經,都有不同程度的經氣不通緊繃之象,正意味著他從肩膀到腰背,甚至到下肢整個筋膜連屬都是緊繃的。如果在練習提氣鼓蕩脈輪之前,沒有先「讓心放緩,讓筋放軟」,便會像A先生用緊繃的肌群,做錯誤的鼓蕩小腹而催氣上行的動作,不僅無法真的通經過脈或開通氣輪,反而會因為肩緊繃、脅肋緊束,讓氣堵塞在心下胃脘或膻中,演變成「胃氣不降(打嗝、胸悶、胃酸上逆、胃食道逆流)」,或使膻中氣海不通,使宗氣不行,全身氣機為之凝滯甚至逆亂,也因為「喜樂出焉」的膻中受阻,內部深層的氣輪怎麼會開?所以心煩、驚悸易慌、不易入睡,日子久了,時而焦躁、時而憂鬱的情緒問題接踵而至。 


文章出自: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2577

arrow
arrow

    lewisxv5t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